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正文 237 智慧的高士廉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高士廉被提升为侍中,封为义兴郡公,赐给收纳九百户租税的实封。

    高士廉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开始施展他的吏治。

    首先,改变蜀地不良风俗。

    蜀地人们害怕鬼怪,讨厌病人,对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亲自伺候,用棍棒挑着食物,站得远远地递给他吃。

    高士廉看到这种风俗,因势诱导,这种陋习很快改观。

    其次,兴修水利。

    战国秦昭王时的蜀郡守李冰,疏浚汶江,创造了灌溉农田的便利,直到如今汶江两岸的农田,一顷价值千金,有钱有势的人家,经常相互强占争夺。

    高士廉就在老渠之外另行开挖新渠,蜀地百姓得到了很大利益。

    其三,兴办教育。

    他一有用空闲时间,就组织诗文辞赋之会,还让信奉孔子学说的人研讨儒家经典,勉励青年学生,使得蜀地的学校蓬勃兴办起来。

    贞观五年,公元631,高士廉回京任吏部尚书,晋封为许国公。

    贞观十二年,高士廉同长孙无忌等人由于辅佐登基的功劳,一起世袭刺史,封申国公。

    他官职待遇日益提高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