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舆论压力,不能对政府和倭寇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压力,除非学生家长有能力,但那也不是不多的,学生家长多为政府要员,也是和政府一条心,哪里会和学生一条心?家长一出面,不少学生就退去了。
学生运动,远远比不上商人罢商,农民罢农,工人罢工,那样才能对政府造成实际的压力,而不像学生一般,除了舆论压力,焚烧日货之类的,什么也没有;况且学生之中良莠不齐,全凭一腔热血,还极易被有心之人利用,不顾实际形势,盲然指责政府,为政府带来不该有之压力,实为亲者痛,仇者快之举!学生领袖大多是有背景,家境良好之人,没有后顾之忧,但是其他的普通学生则不然,到最后被政府镇压,受苦的还是普通学生。
所以鸿勋便以为,如要挽救国家危亡,怎可凭学生?学生不可成事,想要挽救国家,要么老老实实读书,学成之后有了社会地位才可以办事,那时候便可从事实业,或外交,或行政,但那些都不是鸿勋所喜爱的,鸿勋向往成为一名军人,在战场上厮杀,于是鸿勋决定效仿汉时班超,投笔从戎,参加军队,成为军人,为国家之独立自主奋斗。”
我赞许的点点头:“之前在西安,那些学生也是如此,不顾国际国内实际情况,也不考虑国家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