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不落地上交公中,等过了钱氏的手再发还下来,那就足足少了一大半。
也幸亏他们二房现在只有一个读书的,不然一家子的日子都得过得紧紧巴巴、相形见绌。
说到孩子读书,王氏就觉得更糟心了。
宋家三房人的哥儿都在读书,谁也不见得比谁就笨。
宋翰林依旧是只拿到了不够数的名额。
和对待儿子的做法一样,宋翰林也是想当然的把大房和三房的孙子送了过去。只单独把他们二房的珝哥儿漏了。
还是王氏回了娘家求了兄弟,拿出了一部分嫁妆,娘家又贴补了一些,凑够了银钱去疏通关系,才让珝哥儿得了一次考校的机会。
不是王氏自夸,他们珝哥儿自小就聪明过人,格外勤奋。比大房三房的小子只有更好,不带差的。
所以几乎没怎么费劲,珝哥儿就考上了,书院的院长对他还很满意,把他分到了天子班——而大房三房那两个,在书院统一组织的初次校考之后,那可是只进了地字班。
还有一些生活上琐碎的小事,像什么从前他们三房媳妇凑在一起,宋老太太就只磋磨她一个。还有大房和三房闹仗,宋翰林却怪宋青山这既当弟弟又当哥哥的不作为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