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收了三位弟子。大弟子当年也是个惊才绝艳的人物, 可惜已经因病去世了,叫慕老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真是好不伤心。二弟子名叫王祥, 字文吉, 王文吉是慕老一位故交之子, 当初慕老是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才收下他为徒的。王文吉的天赋其实相对一般,胜在踏实勤勉、品性不错。几十年的相处下来,慕老对二弟子也是很满意的, 尽管他常常说二弟子朽木不可雕。
王文吉不是做学问的料,志在仕途。早两年, 他就已经官至知府了。他这回进京是为要述职。
安朝的官场制度规定了外放的官员们必须每隔三到五年回京述职一次。因为地方上的官员的数量并不少, 所以述职期一直从春天延续到了秋天,不同地区、不同品级的官员回京述职的时间不一样。
厉阳并不知道王文吉的身份。不过,既然王文吉敢叫谢瑾华一声小师弟,厉阳就不敢怠慢了他。于是, 厉阳扶稳了谢瑾华, 赶紧帮自家主子收拾烂摊子,小声地对王文吉说, 谢瑾华其实是喝醉了。
王文吉愣了一下。他虽闻到了酒气,但见谢瑾华眼神清明,还以为小师弟不曾醉酒呢。
不过, 知道谢瑾华是喝醉了以后,王文吉再仔细一看,便知道他是真的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