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为了不留下任何的把柄。却哪晓得,即使如此谨慎,还是被人钻了空子。
钱闾中孝廉后买了房小妾施氏,施氏华美非常,很是得钱闾的宠爱。然而,这个施氏却是公子詹养的线人。又,钱闾千防万防,却从未防过自个后宅的一妻一妾。如此,一日酒醉,他便在床帷间与施氏甚是得意地讲起了盐务之事。施氏得了信,也自然而然地将此事传信给了公子詹。
公子詹得信后大乐,就知公子沐笙总喜沾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借此,便打了主意将计就计重震公子沐笙。
于是,待公子沐笙的回礼送至钱府时,施氏便趁着给钱闾送晚食的功夫进得书房,在公子沐笙回赠的锦帛中夹了朵“使君子”。
“使君子”是一味中药,形如栀子,棱瓣深而两头尖,色淡红,有五瓣。在药理上,专治小儿腹中蛔虫。
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若是旁人见了那一瓣“使君子”或许也就稀里糊涂地不当回事地放过了。却,钱闾前头才将盐务之事巧妙地告知了公子沐笙,本是得意的时候。如今再见公子沐笙这般回信,自是十分地放在心上。
这一放在心上可就不得了!他直是自作聪明地自允”君子“,又连着“使君子”的药理,认定了这是公子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