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将,名为助吴伐刘,实则包藏祸心,不可不防。6
孙权完全同意陆逊的决策,并与刘备讲和。从此,曹魏“雄霸”于北部中国,蜀汉和东吴则分别“偏霸”于长江上游和中下游,谁也吃不掉谁。
三国,就这样形成。
诸葛亮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执政后,立即接受邓芝的建议,与东吴重修盟好。诸葛亮说:使吴之事我考虑已久,可惜一直找不到合适人选,不过现在有了。
邓芝问:丞相选中的人是谁?
诸葛亮笑着说:就是你呀!
邓芝也不负厚望。他到东吴后,孙权满腹狐疑,不肯立即接见。邓芝便上表告诉孙权:使臣此番来吴,主要是为贵国着想,并非仅仅为了蜀国。
孙权问:此话怎讲?
邓芝说:贵我双方,一家有“重险之固”,一家有“三江之阻”。如果互为唇齿,那就“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相反,如果大王投靠曹魏,又还想保持独立,则势必两面受敌,江南之地就不会再是大王的了。
孙权默然良久,然后回答:你说得对。7
其实,孙权的狐疑并非没有道理。孙权不是袁绍,他没有世家大族的背景;孙权也不是刘备,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