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看出了黄道周等人的终极目的,说得朱由检心服口服。
朱由检虽然急躁,但并不笨,待陈奇瑜说完,他叹了口气,道:“恐怕律法也套不住笼头,最终还得靠拳头说话。”
陈奇瑜回道:“终究是一条路,姑且一试吧,没准关键时候就起了作用。”
……
第二日,朱由检令朝廷各部门认真答复光禄院的质询,并且规定,以后凡是光禄院的质询,都必须认真答复,若有推诿者,严惩不贷。
“三翰林”达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欣然走出都察院,返回扬州。
至于各部门答复质询,倒没什么问题,大明官府,办实事的能力不强,推诿的本事倒是一流,三下两下就把责任推到了别人身上,甚至推到了老天爷身上。
质询又没有要求官员必须怎么做,只要有答复,便可以交差,光禄大夫们再不满,又能如何?
别的质询好答复,唯有王大俊的质询最为特殊,无法归到任何部门,最终送到了周延儒手中。
堂堂大明首辅,阴差阳错之下,居然要答复反贼的质询,这算什么事?
这王大俊身为朝廷认可的光禄大夫,却位于反贼窝中,到底是光禄院的制度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