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九月,阿桂将审问王站柱的结果上奏。据王站柱供称,当时查抄王亶望货财时,他会同府县佐杂每日亲往点验物品,造册后再交给府县各官收管,“金约有四千数百余两,银约有二三万两,玉器甚多”。底册一式三份,分别送交闽浙总督陈辉祖、布政使衙门和粮道衙门。同时,王站柱还为自己和经手抄家的官员辩护说:“我若果有不肖之心,岂肯将底册留于浙省作为后人把柄?”这话相当有力,立即为王站柱摆脱了嫌疑。他主管粮道衙门,既然没有问题,剩下有问题的就是闽浙总督陈辉祖和当时的浙江布政使国栋了。这样的大案,总督陈辉祖实在难脱嫌疑。

    乾隆皇帝接到阿桂奏折后大惊失色,同时也失望之极,“竟系陈辉祖营私舞弊,抽换抵兑,实出情理之外”,立即下谕将陈辉祖和时任安徽布政使的国栋革职拿问。

    此时,陈辉祖也上奏为自己辩解说:“以银易金之事,系在查抄王亶望家产时,布政使国栋面禀商换,并言及金色低潮,恐解京转难适用,不如易换银两,较为实际。我觉得有理,便同意了。”但国栋却指证了以银换金、偷梁换柱均是受到陈辉祖主使。

    经过反复审讯查证,陈辉祖最后终于承认:在查抄王亶望家产时,他曾偷换过玉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