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阅历,都是永不会丢失的财富。如果你在这种环境之下,还能学出门道,不忘初心,那之后做人做官做事,就没有大问题了。”
还是那句话,这个时代,不能跟信息爆炸的时代相比。
这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大家接受信息的方式,就是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所以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因为“圈子”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至关重要。
就好像她觉得当初的孟恣扬、如今的晏亭月,思想都很“宅斗”,是因为他们蠢吗?并不是,是因为他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就是这些,他们确实不“识”大体。
就像霍祈阳,他虽然只有六岁,可是他小小年纪就见识过战争,经历过生离死别、贫穷和富贵,忠诚和背叛、脚下踏过千里路,他所经历的,也许比很多六十岁的人经历的都多。
所以他才写的出很多人写不出的文章,除了技巧学识,还有阅历见识打底。
而唐时嵘,他确实是会读书的人,又遇到了明师,但也是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考虑的多。
这些东西,从来不是偶然。
也所以,她觉得,他们去国子监,比去太学要好的多。
唐时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