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为过。
刘翔一时成为太多人的营养来源。
他必须不停地成功,必须永远自信地微笑,只有这样才能提供更多的激励,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进而满足广告代言所需回报的曝光率和正面形象。
那时,《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约翰·古德博蒂写道:“失败对刘翔而言将会是一场灾难,对他的许多支持者以及所有中国人来说,也都会是场灾难。”
结果他一语成谶。
人们对于刘翔病态的狂热,终于像病毒一般反噬。曾经的疯狂在失败带来的痛苦前发酵升腾,成为一时无处安放的病症。
他们无法接受这个英雄的失败,甚至开始苛责刘翔,需要他用不断的胜利去承担补救的责任,就像是赎罪一般。
四
情绪会蒙蔽人,但数据不会。
就在愤怒的人们希望刘翔“赎罪”的2008年到2012年这期间,刘翔仍然取得了世界顶尖的成绩。
2012年6月3日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刘翔在美国再次跑出12.87秒的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但因为顺风只被记为追平世界纪录。
就在伦敦奥运会即将到来之际,刘翔回到了巅峰,也再次回到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