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老酒惦记者寥寥。
别以为有了东坡肉,苏轼就是大厨。李逵原先也不知道,来了颍州才明白,东坡肉根本就不是苏轼做出来的,而是王姨娘的水准。师祖他老人家只负责吃,然后吃美了之后,写上一首《猪肉颂》,吹嘘一番他的口福。
好在他喝的不多,基本上就是一杯倒,酒差一点也无所谓。反正啥酒,只要一杯之后,苏轼就基本上分不清东西南北,整个人都轻飘飘的嗨起来了。
耗费无数的心虚和经历之后,他酿出来的酒总算能喝了。
有点酸,也不是太差。
有点浊,总不至于像米汤。
但他是个满足的人,自娱自乐,能让自己高兴了,就足矣。酿酒成功之后,苏轼立刻在他的居家过日子流水账上赫然写下:酿酒小成,节流酒钱无数。
然后在这句话前面的书页账目上都是写下这样的记录:“酵母若干,钱三贯。”
“酒器十余种,十五贯。”
“大小缸七八个,二十贯。”
“粮食若干……”
……中间还夹杂着无数的‘失败’二字,然后是同等份的购入原材料。
可苏轼的家人都知道,就苏轼的酒量,一年家里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