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抗战之血色战旗 > 正文 第六百八十九章 混乱的和平
情。而学生联谊会的代表却认为“甄审”的实质是对沦陷区青年的侮辱,必须取消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并且撤换不称职的教育官员——双方各讲各的道理,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
    蔡远飞他们是到校园里来“点火”的。
    抗战胜利后,东北就处于苏联军队的控制之下。按照《中苏友好条约》的规定,苏军应该把东北地区移交给南京中央政斧,并且在1945年12月1曰以前完成撤军,可是直到1946年,苏联人都没有撤出的迹象。
    1946年1月中旬,“东北行营”的八名官员在抚顺被东北明煮联军的士兵枪杀。这件事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一时间,吁请苏联“约束[***]武装”、要求苏联撤军的呼声越来越高。2月份,中国[***]发表了“关于东北问题的四条主张”,要求国民政斧“承认东北明煮部队”,要求“限制进入东北的政斧军的数量”,却没有要求苏军撤出东北——这就给后来的“反苏[***]运动”提供了口实。
    当时的中国老百姓对苏联的印象很不好,这不仅有历史上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苏军占据东北,并且不断压迫国民政斧在外蒙问题和疆省问题上作出让步。这样的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的发展,但在本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