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否决,并亲自定下“嘉靖”这个年号。
他所更定的“嘉靖”语出《尚书》“嘉靖殷邦”。
一个小太监快步走进司礼监值房,朝着面前堆积如山的文犊轻轻地问道:“干爹,已经很夜了,你老人家该用些东西了
面前是一条紫檀木大案,一个头花白。面容憔悴的老太监将深埋在文书里的头抬起来。
此人正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督公毕云,如果孙淡在这里,一定会大吃一惊,一个多月不见,这个老毕竟然会老成这样。
不过,想来也可以理解。毕云如今身兼两职。事务繁杂,加上本就是老人,身子一年年不成了。大明朝外相三人,内相四人,加上皇帝。总共八个当家人。其中皇帝高高在上,是国家的象征,类似于后世的宪法,拥有最后裁决权。内阁三大外相负责票拟。在外臣递送的奏折上写下处理意见;司礼监四大监臣则在审核内阁阁臣的处理意见后做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批示,此谓批红。
可如今的情形有些怪,外相们纠缠着皇考问题终日与皇帝争斗不休。对朝中事务也不甚热心,在他们看来,皇考问题是压倒一切的国策,比天大,北地厚,除此之外的一应琐碎都可以忽略不计。
而内相们则是另外一般心思。自黄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