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又被鲁炅阻于南阳,安禄山腹背受敌,一度打算放弃洛阳,回老巢范阳固守。
至于潼关,在哥舒翰的经营下,固若金汤,叛军主力对潼关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延续半年之久,都劳而无功,西进长安的目标变得十分渺茫。
此时的安禄山,真是进退两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败局已定。
哥舒翰是一代名将,对当前形势看得十分清楚,当下数次上疏唐玄宗,认为安禄山虽然占据了河北广大地区,但手下尽是蕃将胡人,所到之地烧杀抢掠,百姓决不会归心。如果唐军坚守潼关,叛军久攻不下,一定会军心涣散,众叛亲离,到时趁势出击,大局可定!
当时形势也确实向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各地捷报频传,令李隆基重新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这时候,坏就坏在小人的进言。
杨国忠也不停地向李隆基进言,要求唐军兵出潼关,与叛军决战!
这是一个安全不懂形势的做法!
当时的形势是,安禄山求战,唐军求守!如果唐军出战的话,正中安禄山军队下怀!
——任何时候,做出敌人想要你做的事情,都是愚蠢的表现!
李隆基已经老糊涂了,听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