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正文 292 贞观遗风
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有否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仕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武则天正是做到了这些,因此开创了“贞观遗风”。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旧唐书》和《新唐书》对她褒贬皆有;到了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而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