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高欢决定攻打西魏。他亲率大军造三座浮桥,在蒲坂准备抢渡黄河。
第一次东西魏小关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宇文泰对诸将说:“高欢三面围住我军,搭建浮桥表示他要过河进击,实际上是想吸引我军注意力,使窦泰从西进军两面夹攻我们。窦泰是高欢一员骁将,屡战屡胜,将士必起骄心,我们发奇兵先击窦泰,高欢则不胜而胜。”
然而,西魏的诸位将领都不以为然,认为高欢近在眼前,不战不防反而掉头击窦泰,万一出了差错,就会全军覆没。
宇文泰的族侄宇文深与他意见相同,认为如果在蒲坂迎击高欢军,窦泰肯定乘机从反面扑来,双方夹击下一定会失败。他建议选精锐兵骑直出小关,窦泰性急必来赴战,而高欢行事谨慎,肯定观望,战胜窦泰后再回击高欢,敌军可破。
这是对人性非常掌握的做法。
窦泰性急,所以,他一定会急着出战;高欢谨慎,所以,他一定会观望!
宇文泰,不愧是名将!
一名称得上名将的,不单单懂兵法,作战英勇,还要牢牢掌握对方将领的人性!
宇文泰,正是这样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