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bf109e,其前身都是竞速飞机,或者是由竞速飞机发展而来的。
有趣的是,在终于获得了军队的订单后。贵阳飞机制造厂却没有参与战术飞机的研制与生产工作。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贵阳飞机制造厂主动放弃了优势项目,也不是没有理由。
这就是,战术飞机一直是几家大型飞机制造厂的主要竞争领域。成飞、沈飞在这方面的技术实力非常雄厚,而且与军方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贵阳飞机制造厂很难在该领域获得军方的青睐。
正是如此,贵阳飞机制造厂盯上了大型飞机制造厂没有注意到的空白领域。
“胡兀鹫”能够在空军的中型轰炸机项目中脱颖而出,就与贵阳飞机制造厂这种不对称竞争策略有很大关系。
当然,也与贵阳飞机制造厂吸收新技术的能力有关。
要知道,早在十多年前,贵阳飞机制造厂就接触过涡轮增压发动机。而且将其用在了竞速飞机上。虽然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发动机增加的重量抵消了增加的功率,而且破坏了飞机的气动外形,使其最大飞行速度并没有达到设计指标。但是这次尝试,足以让贵阳飞机制造厂的工程师看清航空动力的发展方向。
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