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帝国风云 > 正文 第260章 动力之源
围超过了重型轰炸机。

    事实上,中国空军在大陆战场上,最需要的是双发中型轰炸机。

    正是如此,在一九四一年底,贵阳飞机制造厂就研制出了一种全新的中型轰炸机,而且在配备了涡轮增压发动机之后,完全达到了空军提出的性能要求,并且在一九四二年初就获得了空军的订单。

    当时,这种被命名为“胡兀鹫”的中型轰炸机是众多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战机中,最先量产的一种。

    除了轰炸机,涡轮增压发动机还能应用在一些特殊机型上。

    比如,重型防空截击机。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前,中国空军没有装备远程战斗机,而且也没有想过要装备远程战斗机。

    原因很简单,中国空军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大战爆发后,中国空军才发现,没有一种战斗机能够为打击半径在八百公里以上的轰炸机护航。

    在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这个问题彻底暴露了出来。

    因为没有战斗机护航,所以轰炸机的损失率非常惊人。为了降低轰炸机的损失率,空军只能缩小轰炸范围,并且尽可能的靠前修建或者获取机场。由此,又导致工程施工与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