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型货轮占了总吨位的百分之六十。显然,用潜艇去对付这些小型货轮,即便伏击成功,收获也不会大到哪里去。
这些因素结合到一起,日本海军自然对破交作战没有多大兴趣了。
在日本海军看来,与其为了击沉几艘小型货轮让潜艇去冒险,还不如让潜艇去大洋上等待击沉主力舰的机会。
结果就是,大战爆发前,日本潜艇的主要训练科目就是用鱼雷攻击主力舰。
由此,还产生了一个影响,即日本潜艇的吨位普遍偏大,拥有很强的续航力,而且能够装载足够多的鱼雷。当时,日本潜艇的吨位普遍在一千五百吨以上,一些专门用于远洋作战的还超过了两千吨。
相对而言,中国潜艇就“寒酸”得多了。
大战爆发时,中国海军以近海小型潜艇为主,吨位都不到一千吨,其中数量最多的“刀鱼”级只有五百四十吨,即便是为数不多的远洋潜艇,吨位也在一千二百吨以内,其中最大的“魟”级只有一千一百六十吨。
当然,不是中国海军不想要大型潜艇,而是造不出来。
要知道,中国海军的头号敌人不是日本海军,而是太平洋对岸的美国海军。如果考虑到今后与美国作战,大型潜艇显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