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厂的报价“南京”级的造价只有“北京”级的一半。这与减少排水量有直接关系,也与减少动力系统的配制要求有很大关系。此外,主炮的造价、以及减少高射炮数量,都对降低造价有帮助,更对中国海军大批量采购这种战舰大有稗益。
一九三八年“华盛顿条约”作废后,中国海军就下达了四艘“奄京”级的订单。
当年年底,中国海军又追加了六艘订单。
算上两艘已经开建的“北京”级,中国海军在一九三八年就采购了十二艘防空战舰,达到了为一艘航母提供两艘防空战舰的标准。
大战爆发前,两艘“北京”级与十艘“南京”级全部服役。
这十二艘防空战舰是中国海军在大战的前两年的主力,其发挥的价值,甚至超过了六艘主力舰。
更重要的是,这十二艘战舰填补了中国海军没有大型巡洋舰的空白。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海军没一艘介于主力舰与轻巡洋舰之间,可以承担一些非主要任务的大型战舰。相比之下,到一九三八年的时候,其他列强的海军都已经建立起了完备的战舰体系。
有趣的是“北京”级与“南京”级,直接引发了巡洋舰的大型化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