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大人,启禀大人,咳咳,请容我向您诉说。我一个七旬老汉,早年,我的两个儿子都参军(服兵役)战死在了瓦剌漠北草原,家里现在只有我的孙女儿陪伴着我,她才只有十岁呀!她这么小,是否可以……”正在这时,一名步履蹒跚的白须农夫从最近的屋子里走出,诠释道。不料,话还没彻底说完,就被文官强行打断。

    “少啰嗦!本官先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只要是女子,就交过来,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借口(理由)。假如没选中,自然会把她送回来的。”文官一句话解决问题,不给七旬老汉半点继续辩驳、哀求的机会。

    七旬老汉长吁短叹,摇摆着沮丧的头,极不情愿、很不舍得的从屋里将十岁的孙女(孩童小女娃娃)牵了出来。如若抵抗,后果会怎样,七旬老汉很清楚。

    随着时间的流逝,四面八方的其它房舍中,也陆陆续续的有人走了出来,打量、琢磨着守在外面的官府这群人的阵势。若是同一家人,就互相窃窃私语的商议着对策(办法);若是邻里之间,则挤眉弄眼、苦脸相望,凭借默契的眼神交流着各自心中无可奈何的痛楚与波澜。

    一会儿之后,住在村落两头的其他居民,各自屋内一番激烈的争执或吵闹过后,大多数都不敢违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