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好工作,带着丈夫和大娃小娃生活优渥,发家致富。
不过徐莹倒是忘了一点,那就是政审。
徐莹以前学历史的时候,依稀记得书上写过,当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每个报名的考生都得接受这一项调查,也就是对考生的家庭背景进行详细调查,而本人不会知道结果。
往往,这一张张纸,就有可能决定考生能不能上大学。学校必须根据这些政审的结果来录取考生。
这个意思,就是那录取政策上还没有达到二十一世纪的不看政治表现,只看成绩录取的程度。
不但要根正苗红,还要有政治表现,最后才是看成绩。
只要有人说上一句,这个人有问题或者家里有问题——那基本上就可以上大学这个事儿说拜拜了,有多少人为之失之交臂呢。
徐莹后来知道的时候也很紧张,这些命运的判官可别因为 她过去干的那些事儿就一笔否定了。
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哪里经历过这种事儿,有谁会因为出身,历史过往,甚至思想行为有一点不符合就被高考这一门槛给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