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小刮起一阵攀比风,虽然孩子们平时上学校服是统一了,但是开始在脚上穿的花功夫,不少学生蹬名牌鞋,动不动几百上千,还有说自己穿的说限量版,得意神情溢于言表。
班主任雷老师看在眼里,自己班的孩子们开始在意自己和周围学生的区别,什么aj,yeezy……走在路上显眼无比。
家委会里,雷老师一问,有些家长还反问:“老师大惊小怪了,孩子身上只能穿校服,鞋子能够表达个性和身份,有啥不妥?”
雷老师耐心解释,“名牌鞋动辄就是上几千,家庭有钱的好像无所谓,但是我们班上还有普通家庭的孩子。
名牌鞋子会让我们班的孩子攀比鞋子,穿名牌鞋就等于进了一个群体,爱好相同,性格相符,成为交友的标签,而这些社交只需要一双鞋子就能完成。我们班的团结、荣誉感还小学孩子心里的平等待人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我建议,我们五(12)班同学的鞋子不超过五百元,五百元以内的鞋子完全可以达到美观大方,更重要的是物美价廉的穿着,是教育孩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公平里极其重要的一个心理态度……”
大部分家长同意了雷老师的建议,少部分便不好反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