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准备一台戏,让他们好好聚聚。
在北宋时期便已有了杂剧,在宋朝崇宁年间瓦舍已经遍布宋朝都城汴梁东西南北四城。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傀儡戏、影戏、说史书等。
随着瓦舍的出现,同时也产生了书会,书会专门编写话本、剧本等各种形式的演出脚本,书会组织吸收了大批不得志的文人,这些文人和艺人合作,对提高演员的艺术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也促进了宋代戏剧的发展。
杂剧广泛吸收了瓦舍众多的表演艺术,并将其融汇综合起来,杂剧除歌舞外,还有对话,大概由四五个人表演,他们涂脂抹粉,扮成不同的角色,主要用唱词和形体动作来表演故事。
宋代的杂剧一般由四段组成,第一段为艳段,是正文的引子;第二段和第三段是正杂剧,是一些故事演唱,滑稽说唱或舞蹈,第四段是杂扮,主要是些调笑的内容。
关于宋代杂剧的角色有不同的说法,宋朝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的五个角色是:戏头、引戏、副净、副末、装旦。
本来杂剧一般都是在市井中的勾栏瓦舍中演出,如今朱小青将杂剧弄到家里来演出,虽然做法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但是这样的热闹也正好是大家求之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