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瘴气在史书中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至秦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比如:
《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载: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者十必四五。
《水经注》中记载:“泸江水”条也称,泸江两岸“时有瘴气,三月、四月迳之必死”。
《苦热行》中记载:瘴气昼熏体,菵露夜沾衣。
为什么古人这么怕毒瘴,还偏偏喜欢说南方多毒瘴呢?
要知道当时的南方许多地方尚未被开发,原始森林很多。那里一旦遇到雨季,丛林中的腐殖质确实容易萨法有毒气体。
瘴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瘴母毒:初起的时候,但见丛林灌林之内灿灿然作金光,忽而从半空坠下来,小如弹丸渐渐飘散,大如车轮忽然进裂,非虹非霞,五色遍野,香气逼人。人受着这股气味,立刻就病。瘴母毒是古人认为最可怕的一种。
还有一种浓雾毒:清早起来,咫尺之间人不相见,一定要到日中光景,雾散日来,方才能辨别物件,山中尤其厉害。所以居民晓起行路,必须饱食;或饮几杯酒,方可以抵抗瘴气,否则触着之后,一定生病。夏天甚热,挥汗如雨,但是居民终不敢解开衣裳,当风取凉,夜间就卧,必定密闭门户,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