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二人倒似心有灵犀般,俱借儿子的名义送了贺礼,贤妃送上的是二皇子亲手抄写的佛经,厚厚的一大卷,字小得犹如蚂蚁般,怕是最少也要抄上一个多月。
若说德妃把心思放在一个“能”字上,贤妃则把重点放在“孝”字上。
谢太后对佛经倒是更为感兴趣,叫到身边,翻了几页,才感慨道,“桓儿这一手字,倒是得了陛下真传。”
说罢,又指了指上头那个“谒”字,道,“这个谒字,同皇帝写的一模一样。”
贤妃含笑接话,“皇子们的学问,都是陛下亲力亲为,亲自教导的。桓儿不如大皇子那般聪慧,能为陛下分忧,也只能想到这蠢法子,来为陛下祈福,盼着陛下圣体康健,寿与天齐。”
原本这话并无什么,还夸了大皇子聪慧,可有二皇子这“愚孝”一衬,前头口口声声要为陛下分忧的德妃,便有那么点站不住了,面上的笑还挂着,可心里却是笑不出了。
贤妃这话什么意思,合着二皇子一心盼着陛下康健长寿,她儿子便是居心叵测,盼着从皇帝手里夺权了?谁还不知道谁啊,说的比唱的都好听!
德妃险些咬碎一口银牙,在心里将贤妃翻来覆去骂了几遍,面上倒还端着和善的笑容,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