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嬷嬷道:“安平伯府三房家里的确没有行六的嫡出子弟,但是有一个排行第六的庶子,据说从小就博文识字。”
“上回您和董家老太太见面的时候,还说起过此人呢。”
经徐嬷嬷这么一提,邹氏想起来了,上回亲家董家喜得曾长孙,她过去祝贺的时候是听几个老姐妹提起过,安平伯府在为他们家庶出的六孙子寻亲事。
安平伯府一直都是军中出身,但因为这个六孙子被安排走科举一途,所以他们就计划着从清流中选六孙媳妇。
这一来二去的,她们就得到了信。
当时场上的人还猜测,之所以倾向于小官之家,怕不是因为那个孩子本身就是庶出,难以娶得高门佳妇。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安平伯府三夫人担心给庶子寻个得力的岳家,将来反而会反压正房嫡子一头。
所以就找个能弹压得住的,京城的四品以下官员的嫡女就很合适了。
所以最后,就找到曾家来了?
也是,曾家一门三进士,虽然后面两个名次都不高,父子三人整体的官位也不高,但在京城底层的小官里头也算是小有名气。
安平伯府看上了并不奇怪。
但是……
邹氏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