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次日皇帝召檀道一觐见,像没事人似的,在殿上问及寿阳公的丧事,听闻诸项办得井井有条,也赞了檀道一几句。与礼部拟定了谥号、选定了寝墓后,皇帝说:“礼部荐了你替寿阳公撰写诔文,我还不知道你文采如何,先草拟一篇来我看。“
“是。”檀道一垂首领命——皇帝身侧的周珣之眉头微微一拧,眯眸看向檀道一——檀道一似未察觉,在群臣惊诧的眸光下,忽的撩起衣摆,跪地叩首道:“臣有罪。”
皇帝正在翻看案头的奏折,闻言便愣住了,将奏折合起来,说道:“你把我弄糊涂了,寿阳公一案不是已经审结了吗?你何罪之有?”
檀道一很镇定,“臣替寿阳公撰写完诔文后,恐怕便要获罪,因此先敬告陛下。寿阳公,先为君,后为臣,为君时,喜怒任情,善恶无准,以致祸乱,为臣时,恭敬逊敏,以顺上为志,是事君之义。死者为大,本该扬其善,隐其恶,但臣曾是寿阳公的建康旧臣,恐怕天下人看了诔文,要以为臣对废帝和南朝仍有眷念,臣为一己私心,只能扬其恶,隐其善,这样一来,对寿阳公而言,岂非成了不忠不义、毫无廉耻之徒?臣对寿阳公不忠不义,岂不是也是对陛下不忠不义?臣有罪,却实在是迫不得已,请陛下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