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上提高了火器运用的效率,并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只有等到马克沁重型机枪的出现,骑兵才算遇到了天敌。
话虽如此,但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否则也不会有卫青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也不会有诸葛亮以蜀国微弱之力数次北伐拥有强大骑兵的魏国。
绝非偶然,面对着彪悍的骑兵,卫青和诸葛亮都不约而同选择了一种利器,那就是战车!
卫青的战车名为“武刚车”,诸葛亮的战车名为“偏厢车”,所谓的诸葛武侯八阵图,其实就是由八辆战车组成的作战阵型。
到了明朝,经过俞大猷、戚继光等著名将领的改进,战车的运用登峰造极。尤其是戚继光,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在军中大量装备火器,组建了闻名遐迩的车营。
随着周遇吉一声令下,车营将士们开始有条不紊布起阵来。
先是上千个兵卒驱赶着许多骡马,从军中拖拽出几十门攻戎炮,安置于大军前面。
攻戎炮三丈之后,布置上五十余辆架火战车。架火战车后面洒满铁藜,安置上拒马(削尖了的木桩捆绑成三脚架的样子,其实就是鹿砦)。
而后就是车营的主体,由一百辆偏厢车组成的防御阵型。战车连接起来,车厢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