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做过主公的人,知道这种不远不近的态度,正是对待能臣干吏才会有的。
曹操琢磨了很久,最后得出结论,应该是这里的观念和他以往认知不同,并未被儒学渗透的王朝从上到下带着一股强硬的气息,天地君亲师是不存在的,人一生下来就不属于父母,而归于天子,忠孝之间只能取忠,这样一来,杀你一个儿子算什么,在天子的认知里,他只不过是杀了一个违反乱纪的子民,和你做父母的关系不大。
这还真是……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总而言之,在接到开办官学的任务之后,曹操也没耽误,更没打算偷工减料,很快招揽了一批工匠,在小皇帝圈定的范围里开始建造官学。
作为一个曾经的主公,曹操其实根本不觉得开办官学这事本身有什么利益可言,他招贤纳士不求德才兼备,只求有一技之长,什么样的人放在什么样的岗位上他一清二楚,如今朝堂上的局势一天一个变化,但大体逃不过士族和寒门之争,对一个皇帝来说,维持好一个平衡已经够用了。
人才是永远不会缺的,聪明人天生知道怎么让自己过得更好。
除非小皇帝压根不相信寒门,想要培养一批速成的心腹,但这未免太多疑了,须知小皇帝没有动手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