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跨越部洲论道,在从前的话,只能靠士林等精神世界,门槛极高,可文网的诞生,无疑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即便如此,能得大儒讲学,依旧不易,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入了文网,就能碰上,里面还涉及邱言的布置——
就在崔素井坐于亭中,聆听老人教诲时,他现世的肉身也发生细微变化,那脑海深处,一点猩红光芒闪烁、扎根,随后整个肉身散发微弱波动,朝四方辐射,他的人似乎变成了一个支点,使得在闽地并不稳定、踏实的文网,有了稳固迹象。
这个过程缓慢,但坚定。
与崔素井一样,念寄文网,肉身生出微变的人,在闽地还有不少,但总数不多,至于闽地往西的岭南中央,就更加稀少了。
相反,从闽地往北,在江南道则有不少,好似一根根支点,使得文网在江南道迅速稳固,并缓缓扩散,呈现重重文思。
至于江南道往北的北方,以及江南道往西的横断蜀地,文网早就敦实,这时显现的一个个红点也颇为密集。
不过,若将红点全部算起来,放到整个天下来看,人数就太少了,几乎每百万个人里面,才有一点。
实际上,这每一点所代表的,正是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