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蒂固了。
但这个人选,同样难以抉择,当世书就典籍的,最为著名的人物,当属陈氏兄弟,这两人论辈分和地位,丝毫也不弱于王甫、马阳,尽管新旧两党都试图拉拢两陈,并适当的扶持理宗,但幅度却不敢太大,原因就在于两陈也有自己的主张,一个操作不当,就会尾大不掉,把一个新的对手喂养壮大。
更何况,两陈弟子众多,遍及朝野,本就是一个不小潜在势力,随时可能趁势而起,新旧两党又岂能放心,所以邱言成就典籍的消息,就像一抹甘霖,让他们有了新的选择。
和两陈比起来,邱言无论是年龄、资历还是弟子门人势力,都居于劣势,即便王甫与马阳视之如后辈,但在利益集团的促使下,还是难免要起利用之心。
如此一来,朝廷上的三大势力——
皇帝、变法派和保守派都急于找回邱言,迎回那部典籍原本,表现出来的,自然也就是整个朝廷的意志了。
与此相比,三水通使反倒次之。
在这种局面的推动下,边疆军镇也都接到了命令,让他们寻找邱言,一旦有了踪迹,立刻就要回报。
这些事,杨众心里也很清楚,而且因为家族背景,他知道的比面前谋士还要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