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通宵未眠,就为等待这早朝时刻,一鸣惊人!
那京城的兵家武将,不管是对邱言熟悉还是不熟悉的,都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更不在意他儒家状元的身份,都觉得是他是兵家之人,是代表兵家,夺了儒家的状元。
如此一来,就不得了了,随后,又有人听说邱言身陷胡地,立刻就提议,说是要带兵去将之接来,若非有人压下,又有迈山侯递过的条子,这京营早就乱成一团了。
这也不怪他们激动,要知道,有多久没有人道典籍诞生了?
年纪稍大些的人,可能还记得二十多年前,大陈与小陈合著理典时,百家相贺,诸儒云集,天下书院齐至东都的场面,甚至连北疆胡人,都有儒家分支派人过来,给当时驻守边疆的兵将留下了深刻印象。
杨从当时年龄不大,但正好在北疆从军,也有印象。
而今世事境迁,他靠着自身武勇和身世背景,成了京营将领,不久之后很可能会被外放,镇守一方,只是这些,却改变不了整个兵家的处境。
但一部兵家典籍的诞生,却让杨从看到了希望。
儒家典籍一成,引动四方,兵家典籍也不会落于其后,只是,这每过个几十年,往往就会有大儒成书,可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