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事里总结出一套规律,与自身学派相合,发展书院学说,流传后世,才是正道。
在这种局面下,上古时的景象有着特殊价值,那时的人道虽不成熟,却也没有如今的繁琐,能更容易看出本质。
说白了,人道就像一棵树,上古时的景象,就是去掉了枝叶,留下来的树干,是一切的本源,了解了其中真谛,自能更好的把握方向,不让这棵树歪斜、死亡。
不过,想弄明白上古之景并不容易,因为很少有人能亲眼目睹过那个时代,大部分的人只能靠着书籍所载去推测,结合身边的生活加以比对,猜测圣贤著书立说时的情景和想法,以此注解经史典籍。
但学派学说不同,出发点就会有偏差,推测出的上古景象自然不同,以此发展出来的人道主张,甚至会南辕北辙,生出诸多争端。
不过,能走到参悟上古这一地步的大儒,经过一生波折,心境蜕变,到底和那性命之道的修行者不同。
性命之道的修士,注重的是自身,要长生久视,时间一长,随着亲人朋友的死亡,修士的感情逐渐淡漠,对外物、乃至自身的族群、国家,都不再具有感情。
而大儒不同,他们不修自身,而是关注人道,偏偏这样一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