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浮现一句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是《五千言》里的一句,是对“道”的一种描述。
理宗尚理,但所求的天理,其实是“道”的另外一种说法,邱言的话中,隐隐有阴阳平衡的味道,勾起了诸人思绪。
人心变化,也带动了书院文思。
邱言顿感周围文思活泼起来,自身感知更是破开文思,与外面的门匾结合一起,体内的第七魄彻底凝实,往上一冲!
轰!
霎时间,感官世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邱言对外界灵气的感知,达到了一个灵敏得近乎发指的地步!
仿佛心念一动,就能从外界撷取灵气,化为己用。
当然,邱言清楚,这种感受只是错觉,心念一动,或能将灵气吸摄入体,但未经炼化,难以直接施展,须知灵气中也有杂质,不经锤炼、凝练、提纯,杂质就会沉淀到血肉里面,令体质缓慢下降。
命道修士费劲辛苦,为得就是打熬肉身、排出杂质,又怎会不注意细节?
一息后,清凉之感自天灵而入,转眼遍及全身,邱言感到身上窍穴个个清凉,仿佛有神灵坐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