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粥!”
喝粥的人都赞不绝口。
人都有从众心理,见哪处摊子排队人多,总以为好吃一点,也要去看看。
一时之间卢青桑的摊子围着的人越来越多。
真金不怕火炼,实打实的用料,火候又足,没有偷工减料,卢青桑自然不怕被人挑剔不好吃。
不到一个时辰,她的四桶粥都卖光了,有来晚了的人没有买到,遗憾地问:“姑娘,明天还来这里卖吗?”
卢青桑灵机一动,道:“卖,还是这里,只是为了保证粥的口味,每种粥一天只卖五十份,卖完了就没有了,您可以早一点过来。”
就这么一连五日,卢青桑都照今天的办法来,她的粥摊的名号终于打出去。有些人家还特意遣了管家过来卖粥。
这点与现代很像,除了少数达官贵人家里有厨子,大多数百姓家都是要靠自己做饭,外面的早餐重油重调料,香得很,花十几文钱就可以搞定,方便又快捷,因此人们大多愿意在外面过早。
不愁人流,再加上适当的营销手段,卢青桑的生意好起来,到第四、五天时,虽然还找了托,但是这些托的用处已经不大了。
饥饿营销,一天五十份,很多人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