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装他的小孩。
接着另外有小孩重新举手,再次揪出其中细节表达看法。
赵言情绪缓和下来,坐得板正听他们讲述,耳边是稚言稚语,却也有一些道理,他心想果然不能小瞧古人。
陈秀才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他提出问题的举动,既活跃了气氛,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又间接了解了孩童的思维方式、个性,一举两得。
赵言听完最后的分析后心想:陈秀才也不是个死板的。
之后时间,陈秀才又诱导出两个问题由他们解答,针对性隐约愈强。赵言都有参与。他发现其中有几次,陈秀才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一上午时间过得飞快,中途休息一会。
下午他们则是开始识字。主要的启蒙书是“千三百”。即《千字文》,之后《三字经》、《百家姓》。这算是最基本的“认字”阶段。以前二者为主。
今日,在场所有学子未携带纸笔文具。
陈秀才显然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将千字文的一小部分写到板上,省去抄写阶段,教他们认字,尔后诵读部分三字经,百家姓。这是学堂普遍的做法。
你能认多少,背多少,这时候就考验个人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