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救出来,如何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即便他们也知道答应鞑子的要求,那就是在帮助鞑子,但是他们还是忍不住劝李起答应。
李起这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只是凭着身体本能,对吴三才说道:“好,我答应。”
吴三才见李起答应,大喜过望,这不仅意味着他性命无忧,还意味着大功一件,回去之后必定升官发财。
吴三才喜不自胜的便是从腰间将那文书取了出来,里面的内容自然是鞑子放坤兴公主,李起承诺放弃火攻,停止攻城之类的。
魏千章将文书从吴三才的手里接过,而后便是送到了李起的手里。
李起看都没看,便是手一扬,刘桃树立即是将那定王玺印交到了李起的手里。
李起接过玺印,重重的便是在那文书上面盖了下去,算是同意了鞑子的条件。
这年头别看兵荒马乱的,谈判这样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扯淡,今天谈成的事情,明天就可以反悔不认,这样的事情不说这时候,在历史上也是比比皆是。
但是有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要谈成了,把文书签了,那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律法和道德上面的约束力,谁反悔,在道义上就站不住脚,也是会受到天下人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