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远的烽火台在五十里外,望山跑死马,敌骑离的还远着呢,大战将起,明军阵地上火热起来,炮手将大炮从隐蔽处推出来,掀掉茅草,推进炮垒,士卒纷纷进入前线阵地,抱着火铳坐进横七竖八的堑壕里,远处,西方的地平线上,蚂蚁般大小的骑兵群终于出现。
半个时辰后,前线堑壕中。
这乌拉尔山的特点便是西侧全是缓坡,东侧便险峻的多,明军在西侧缓坡上挖掘了大量堑壕,掩体,布置了大量路障,防御设施。一线阵地按照作战条例布置了少量兵力,大约只有两千余人,散布在长达十里的阵地上,预备着承受敌军的第一波炮火。
半山腰,堑壕中。
张水子盘膝坐在一面盾牌上,眯着眼睛摆弄着一把锉刀,一把尺子,还有一颗银色发暗的弹丸,那弹丸赫然是圆柱形的,看上去十分规整别致,张水子却似乎对这颗弹丸的形状极不满意,用尺子量过之后磨的更细致了。这颗散发着金属光泽的弹丸,便是米尼弹的雏形。
米尼弹,马城曾命人秘密研发过,很快便发现在明末的技术条件下,研发米尼弹是白费工夫,很快大明军工便放弃了米尼弹的研发。因为大明工匠很快发现,这玩意是不可能量产的,因为在这没有标准化机床的时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