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钱财不宽裕,他绝不会浪费钱多买信件,所以他既然买了八十四个信封,就一定用了八十四个信封!”
徐大道:“有道理,那可以去民邮局查证一下,城内的他可以找个老头帮忙送信,城外的特别是远处地方的他就得用民邮局邮寄了吧?毕竟那么多的信呢,他去哪里找那么多信得过的人给他一一送到?”
新汉朝的信件邮寄手段相当丰富,比如找熟人捎带、花钱找商人少点、花钱找镖局捎带等等,但现在最常规的是邮驿。
邮驿制度源远流长,最早是用甲骨文记载的,从商朝时就已经有了邮驿,后来的朝代逐渐完善。
像到了今天,新汉朝官道上每隔五十里就设有一个驿站,驿站中备有马匹,在送信过程中可以在站里换马换人,使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够一站接一站,不停地传递下去。
而在新汉朝之前,邮驿只给朝廷和官员邮寄信件,平民百姓不能享用这一特权,这样他们要送出一封信都很难,所以有‘家书抵万金’的诗词流传于世。
到了新汉朝,朝廷鼓励百姓经商、平民流动,以让经济发展起来,这样老百姓对家书和消息的需求量就很大了。
于是太祖体恤民情,便将邮驿做了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