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看之下,他才恍然大悟。
原来兴国公拿下武昌府之后,追击张献忠的先锋吃了败仗,兴国公上了奏章说明了他的处置结果,算是一个请罪奏章。
在这份奏章的后面,还夹了一页书信,是兴国公的有关感想,也就是承担责任,包揽抚恤伤亡将士的抚恤金,既不重罚将士寒了军心,也不轻惩让将士无所谓。之所以这么做,他的想法是,他领兵平叛这些,都是为了天下太平,而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
有关这个,他是用了一句诗来结尾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看完之后,王承恩稍微一想,便明白了前后经过,猜到了崇祯皇帝为什么会这样反应,心中急转之下,便有了想法,双手把奏章和里面的信都小心地放在御案上,然后才对崇祯皇帝道:“陛下,据奴婢所知,兴国公所言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嘉靖年间戚继光所做《韬钤深处》。奴婢琢磨着,这肯定也是国公真正的心意!”
“哦?”崇祯皇帝一听,有点好奇,便转头看着他。
戚继光的诗词,以这一首在后世最为有名,不过他又不是诗人,而是一个武夫,且相距这个朝代不远。更不用说,像戚继光的这种诗词,在明末这人心败坏的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