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城火锅最早又叫做“涮毛肚”,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渝城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原料主要是最不值钱的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物,因为方便快捷、美味便宜而流行。
小木匠之前待在渝城的时候,曾经在路边摊吃过,是那种小贩挑着的九宫格,每人一个格子,想要吃什么,自己涮那一格就行,可以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围在一起吃。
不过陈龙带着小木匠来的这一家则高档许多,将火锅这种街头巷尾的美食移到了馆子里来,从担头到桌上,泥炉依然,只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也改为由食客自行配合,食材则多了蔬菜与实打实的牛羊肉……
当然,各种下水依旧,毕竟渝城人吃惯了这些,口味终究是改变不了了。
陈龙请客,自然安排在店家临江的二楼包厢里,他张罗着帮小木匠调好酱汁,随后与小木匠郑重其事地介绍着各种食物的吃法,比如说这个嫩毛肚只需要用筷子夹着,在滚沸的汤汁中涮个十秒钟,正所谓“七上八下”,便可出锅,不然时间久了,就变得难嚼,不再清脆;又比如鸭肠得“提三下摆三下”,绝对不能超过十秒钟,这个时候的口感最爽脆;而这腌过的老肉片得多煮几分钟,不然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