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憋那么久;你也清楚,当时的国家,四分五裂,要是校长不把权力抓住,如何能够带领全国抗日?而军队就是最好的利器,任何一个军事领袖,都要让部队习惯于亲自接受最高领袖的直接指挥,而不能让军队感到生疏,哪怕这样的命令是错误的。”
所以我明白了校长这么做的深层原因,不过那个时候我是没有想到这个关节的,只是感到不满;但是比较奇怪的是,校长对于我指挥的战斗,却从来没有干涉我的指挥,就算是军事委员会提出的命令性质的文件,校长也一律改为“建议”,我想,这大概是全国将领里面的独家特权吧?
对于军事委员会得到的情报并且做出的判断,我表示赞同,对此,我进行了相关的布置:第九军在豫北重镇济源;第十七军在绛县地区;第三军唐、第八十军在闻喜、夏县地区;第九十八军在董封镇一带,第十五军在高平地区。另以四个军配置于太行、太岳地区,作为策应。实现我们之前的计划,正好做一个预演,看看我军是否具备执行这样的战略的能力,以及这样的战略有什么样的缺失,如果有缺失,我还可以将我手中的八万机动兵力调出去帮助解决问题。
而军事委员会判断的倭寇将会发起侧重攻击的重镇垣曲,那正是我的指挥部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