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道:“校长不是曾密令云海整顿军力,驻守国防线吗?云海以为淞沪之役到了一定的阶段,就可以将我军主力次第撤出,撤到国防线及南京的中间部分,构造工事,一旦国防线失守,那么就可以依托事先构造的工事,层层阻击倭寇主力,并且开展游击作战,以小股部队不断袭击倭寇后方,让倭寇难以全力攻击我军。
并且云海以为,我军何不将淞沪之役扩大为京沪之役?增加战略纵深,不将主力目光积聚在淞沪三角洲地带,而是更多地注意扩大战略纵深,发扬我国之优势,以空间换时间,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
校长的目光在地图上,不断地扫视,而后点了点头:“云海所言不差,若是将国防线和淞沪战场联系起来,那么倭寇海军和空军之优势便会大大降低,淞沪之役,京沪之役,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
我接着说道:“校长,既然欧美列强已经不会为了我国得罪倭寇,那么我们就该摒弃不该有之幻想,尽我国之全力,将倭寇拖垮!既如此,在上海周边耗费大量的军力固守,确实有些不值得,云海以为,待到各部军队悉数抵达之后,我们不妨组织各部军队进行一次战略大反攻,以期击破倭寇已经建立的桥头堡阵地。
从而极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