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各种琐事,难免让刘汉良有些顾不上。
“我知道了,我会收敛心思的!”刘汉良看了一眼杨远明,立刻端正了态度,他熟悉杨远明的性格,这时候最好认账,不然倒霉的铁定是他。
依照刘汉良对杨远明的了解,这时候他如果敢不认账,难保杨远明把他从单位调到自己身边,再言传身教几年时间,以杨远明的地位,这事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再回到以前熬夜做论文数据的时候,刘汉良感觉自己快要秃了。
说实话对于刘汉良,杨远明是颇给予厚望的,放其他人毕业后,杨远明才懒得关注,他时间那么紧,哪里有时间看什么论文,也就是刘汉良这样得,杨远明才时刻关注,不论是他发表得论文,还是做的那些经济研究,杨远明都再关注着。
“你现在是最关键时期,这几年万万不能错过!”杨远明向着刘汉良叮嘱道。
经济学术领域跟其他领域一样,都是四十岁以前最有创造力的时候,各种学术理论、研究,也都是这个时期创造的,往后增长的基本上都是经验跟资历、名气,像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大多都是几十年前的学术理论,毕竟这玩意,需要市场跟时间的验证,才能够外界知道。
这要是五六十岁再研究出理论,先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