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炎夏瞥了她一眼,“我十岁就去跟我师傅当学徒,茂林十一岁就跟着我磨豆腐了,茂源都十三了,个头又不小,也可以学了。”
杨氏急了,开始口不择言,“当家的,我还不是为了以后考虑。茂林学会了磨豆腐,茂源如今也学,哥儿两个都学了磨豆腐,以后这豆腐坊,你到底要传给哪一个?难不成让哥儿两个都卖豆腐,亲兄弟打擂台不成?”
黄炎夏被这话问的愣住了,是啊,两个儿子总要分家的,若是都学会了磨豆腐,以后豆腐坊传给谁合适?论起来说,茂林是长子,家里的作坊传给他最好。可茂源也是他的亲儿子,这孩子不如茂林机灵,他总要给他寻个妥当的营生。
黄炎夏也有些为难,想了半晌之后对杨氏说,“先让他跟我学一阵子,打磨打磨他的性子。不管他以后干什么,若是不能吃苦,什么也干不好。你就全当他来给我打帮手,以后我一个月也给他二百文钱。”
杨氏想了想,勉强同意了,“那就先让他跟着当家的干几天活,让他晓得持家不容易。我可说好了,二百文钱不要都给他,就给他五十,剩下的我收着。这孩子没心眼,要是给他钱给多了,被我大嫂哄走了,那可是再也要不回来了。”
黄炎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