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家思想,颇有建树。其父为凉州刺史,后受召担任太仆,韦康便子代父职任凉州刺史,以无为而治,在凉州深得百姓爱戴。
韦康帐下有一将名叫杨阜,因差阳错得了张良奇书,会了些奇门佐术。因韦康之故认识了荀彧,惊为天人,一心想拜入其门下。不过,荀彧对杨阜并没什么好感,与韦康相比,杨阜功利心太重。
闲言少叙,却说马超引三军疾攻冀城,但西凉军善于平原做战,却不善于攻城掠地,又加之冀城城墙坚固,竟一连攻打数月也没有攻下来。但这般围困,却也把小小的冀城打地残破不堪,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韦康虽有爱国情操,但也深得荀彧心思,因此,对冀城百姓之苦深感同情。而杨阜对此却不以为然,此时正是建功立业之时,岂可因小义而坏了大义?
为了坚守冀城,杨阜率领冀城官员及同宗子弟中能打仗的千余人,又让从弟杨岳在城上修筑偃月营,与马超苦战,直打的天昏地暗。只是,冀城兵力不足难以为继,城中日渐难熬。
韦康、杨阜派人去夏侯渊处求兵,但夏侯渊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对西凉诸雄多有对策,偏生对马超无可奈何,便以未收到曹操命令为由拒不出兵。于是韦康、杨阜派人去邺城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