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感天动,几千年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因为文人始终把最深度、最关切的目光投给普天下的苦难苍生。
这些百折不挠的血性汉子,从不拿信念、原则和个性做交易,他们的品行是照出政客、小人和市侩们嘴脸的明镜。
但文人也有失意的时候,他们的失意往往是有前提的。
杰出的失意文人,能够导致生存意境的敞开、生命个体的强化和生态美感的横呈。
刚正不拗的文人,如果能稍稍向君王、权贵作一丁点的让步,他们就能得到高官厚禄,或者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可文人们太倔强,却不愿意拿信念和理想做交换,因之最后的结局往往是流放、刑罚、甚至身首异处、血溅七尺白绫;连累整个家族。
尽管人才,文人仍不改其志,才有了后世“文人失意不失志”的美谈。
从中国古代杰出文人的身上,吴三多补充者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历史的馈赠。
吴三多埋头静思:作为万民之主的三黄五帝早没了,强盛一时的唐宋帝国也已灰飞烟灭;但人们却能在历史中吸吮传统文化的甘露。
这种甘露,比天仙李白、地仙苏轼的精神更有营养、更具朝气,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