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更甚,而大部分的倭寇使者是福建等地的百姓假扮,不是因为有了倭寇才有海禁,而是因为海禁才招致倭寇不断。
至于王敖曾经在福建等地做过布政使,他则大力支持李逸的举措,表示海贸易利润高,即使禁海,仍然会有人铤而走险,甚至官商勾结,私自出海,倭寇只会履次杀不止,永远不会灭绝。只而要管理得当,大周的国力军事强大,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
李夏稍微圆滑一些,建议先开放福建福建漳州府月港,这样一来两全其美,既顺了皇上开海禁的意思,又让谢康面子上过得去。
要是放在以前李逸可能就同意了,可是昨日与俞贺仪谈过,海外贸易利润巨大,他又怎么会轻易放弃?他读史书,唐太宗时万国来朝,大唐可以,大周为什么不可以?农业税收毕竟有限,若是朝廷赋税增加,军备也会增加,就像王敖说的意思,只要朝廷有实力,即使是开海禁也是不怕的。
李逸仍旧是他原来的意思,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一起开。谢康气得吹胡子瞪眼,痛心疾首地劝谏了李逸一顿,当下就提出要致仕。
阁老啥的,动不动就要致仕,每隔几个月就要来一出,李逸已经习以为常了。按照他以前的急躁脾气说不定当堂就允许了,吃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