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何孝君,就不能轻恕太孙裕,这是臣子摆在君主面前的难题,国法私情再也不能两全。”
“就不怕皇上因此厌弃周王?”
“这虽是非常之法,却并非阴谋诡计。”兰庭道:“原告并非得我指使,何易奋早就厌恨胞弟六亲不认,只可惜从前地位悬殊他投告无门,听说何孝君因罪罢职,才入京递状,着实皇上决意清除高琼党徒至今,不少惨遭欺凌的百性闻讯额首称庆,不乏举告此流奸宦过去恶行的罪案,我所做的无非是共商夏少卿,找到于废储至为关键一桩罪案朝会上呈罢了,此乃机巧,但对于今上而言,尚非不能容忍。”
因为皇上已经明令会举朝议与群臣共讨监军辅政的国策,且兰庭也已在面圣之时直言轩翥堂不会赞同此一主张。
若弘复帝不行公议,私造舆论逼君可视不轨之罪,但先有公议的决断在前,弘复帝便不能强求臣官尽皆服从,而朝议上的机巧各凭本事,只要不为栽污,兰庭以为弘复帝不至于震怒,至少相比袁箕之流串通沈、张两门意图掌控军权,日后弄权乱政的图谋,他的这些机巧仅限于维定主张——另立贤良方为上策。
贤良同样也是弘复帝的骨肉,是皇族天家的正统,这和权臣谋私存在本质的区别。